記者今天從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部門獲悉,今年1月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涉知識產權犯罪案件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案件6959件12782人,同比分別上升44%和46%;提起公訴10693件18696人,同比分別上升167.5%和150.3%;同時,對146件重大案件掛牌督辦。
黨的十七大提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以來,我國檢察機關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每年都將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列為重點工作。
高檢院多次下發通知,要求全國檢察機關積極參與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對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假售假的犯罪嫌疑人依法及時批準逮捕、提起公訴。據統計,2007年10月至今年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涉知識產權犯罪案件(包括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七節侵犯知識產權罪、數罪中含侵犯知識產權罪和他罪中含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案件)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案件22748件41484人,提起公訴26983件50380人。
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全國檢察機關積極參與國務院部署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下稱“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犯罪,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各級檢察機關認真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加強對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假售假領域有案不移、有案不立的監督,確保了監督實效。據了解,“專項行動”期間,高檢院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對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專項監督活動”(下稱“專項監督活動”)。“專項監督活動”中,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監督線索90167件,審查行政執法機關備案77720件,查詢行政處罰案件190863件,派員閱卷158102件,督促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6414件,公安機關立案5303件7175人,提請批準逮捕3196件4710人,檢察機關批準逮捕2695件3645人,提起公訴1985件2878人。而今年1月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偵查監督部門共受理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而不立案偵查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線索159件,同比上升622.7%;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理由156件,同比上升550%;公安機關主動立案153件,同比上升705.3%;檢察機關通知公安機關立案4件,公安機關接通知后立案4件。
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假售假犯罪嚴重與某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失職瀆職有關。針對這一情況,檢察機關特別重視對相關職務犯罪的查處。今年1月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依法決定逮捕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的犯罪嫌疑人9人,提起公訴23人。而在因涉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被決定逮捕的17人、被提起公訴的64人以及因涉嫌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被決定逮捕的86人、被提起公訴的163人中,涉及侵權假冒領域的占相當比例。
在加大辦案力度的同時,檢察機關積極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注重建立完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假售假犯罪長效機制。
2009年10月,高檢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關于加強瀆職侵權檢察工作促進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情況的報告》,推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對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提出明確要求。
2010年1月,高檢院向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司法改革任務牽頭單位國務院法制辦提出了具體建議,確保了改革任務如期圓滿完成。2011年2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務院法制辦、高檢院等8部門《關于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的意見》。
今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又轉發了全國打擊侵權假冒領導小組辦公室等部門制定的《關于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意見》。10月11日,高檢院下發《關于切實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通知》,對檢察機關貫徹該文件提出明確要求。目前,高檢院正著手修改統計報表,將各級檢察機關監督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情況納入對下級檢察院工作的考核范疇。
為進一步加強對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監督,近年來,全國檢察機關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網上銜接、信息共享”平臺建設。目前,上海、江蘇、云南、寧夏已在全省(市、自治區)范圍內基本建立了三級信息共享平臺,北京、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北、廣東、重慶、四川等13個省(市、自治區)也部分建立或者試點建立了信息共享平臺。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中央各級平臺建設即將啟動,地方各級平臺建設也將陸續展開。
高檢院偵查監督廳負責人表示,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快速階段,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和工作機制需進一步完善。檢察機關將進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努力把知識產權刑事司法保護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記者 徐日丹)